• Nov 28 Fri 2008 14:10
  • 等待

大三的時候喜歡上同班同學,但是他已經有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學姐知道後告訴她:那就等啊!等他們分手。於是她成為他的好朋友,一起打球、一起討論功課、一起唱KTV直到打烊的好朋友。

她一直等待,一直等到大學畢業,等到他的女友前往美國留學,等到他捎來一封信說:妳一定會遇到比我更好的人。

出社會工作後遇見一位談得來的同事,兩人之間時有曖昧的言語往來,連其他同事都懷疑兩人的情誼。但她不想越界,只因為她曾經目睹他和女友牽手漫步街頭,那畫面太甜美,阻撓了她向前跨一步的決心。

她選擇默默等待,一直等到他們分手,她還是繼續等待,想等到前女友的影子走出他的心裡,卻等到另一個女子走入他的心。

現在,眼前這個正微笑看著她的男人,明明知道他有個交往多年的女友,但他說出來的話語總能觸動她的心,他認真凝視的眼神也讓她的心神激盪不已。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10月這趟日本行之前,我做了不少功課,因為在這種半自助旅遊的行程裡,每天有午、晚兩餐得自己去覓食,所以深怕花錢又吃不飽的我就把美食也列為行前重點課題之一。幸虧現在的部落客旅人都是胸懷大愛之人,樂於蒐集與分享一切資料,於是我就有了一份沿途的日本美食菜單,順便藉由飲食的滋味去體驗日本文化。

        有天在京都的行旅,一路從哲學小徑走到永觀堂、南禪寺,三個小時走下來讓人覺得有點渴、有點餓、還有點冷。同團的人都在順正豆腐外的賣店歇腳,賣店的人也趁機端來一杯杯的茶水請我們試飲。我還沒就口之前,已經早我們一步到此並試喝過的團友,用一種奇怪的表情告訴我:它是鹹的!此時我看到一旁的日本娃娃圖案,再看到香葉茶的名稱時,赫然想起曾在美食摩人─美食激進份子之肥到深處無怨油的部落格裡看過他推薦這款茶,我告訴團友:這可是網路上的美食達人所推薦的喔!我一定要試喝看看。趕緊啜了一口,啊!這味道不就是梅子昆布茶嗎?

        說到梅子昆布茶,早在10年前初次拜訪京都時我就領受過它的滋味了,當時住的是一間溫泉旅館,一進房就看到茶几上擺著茶包和小點心,看在點心的份上,我二話不說就立刻泡茶來配點心,泡茶之前雖然有先查看茶包的外裝,但我也只認得一個“梅”字,其餘的配方並未細看。喝了第一口之後,只能說是被茶水味道給嚇到了,心裡想著:日本的梅子口味可真奇怪啊!但是再看看杯裡的茶水,上面可還浮著金粉呢!看起來應該是高級的茶吧?若是不喝完豈不是對不起旅館的老闆娘嗎?於是硬著頭皮喝光了,也把那滋味記住了。後來才知道那叫“梅子昆布茶”,顧名思義,裡頭的味道會有梅子的酸和昆布的海味,而且它是種鹹味茶。

        10年後的這趟重返京都之行,雖然沒有住到溫泉旅館,但是商務旅館依然有提供梅子昆布茶包。有個太早回旅館休息的晚上,我看著聽不懂的電視節目頗覺無聊乏味,就把茶包泡來喝,一喝就後悔了,不但倒掉剩餘的半杯,還把行李裡的點心全拿出來配了吃,才把昆布的腥味稍稍壓了下去。

        說了這麼多我與梅子昆布茶的交手經驗,那麼這個“香葉茶”的味道又如何呢?基本上它就是梅子昆布茶,但是沒有我之前所喝過的那麼重的昆布味,抹茶的味道很清香 ( 或許它還有加其他香草?), 炒過的海鹽和梅子的酸味配得正好,在洛北秋日的微涼氣溫下,熱熱地喝來感覺很棒!

        將香葉茶帶回台灣之後,我沖泡給同事和家人喝過,他們的反應相當兩極化,而且願意喝完它的人很少。多數人的反應是:這是茶嗎?這應該是湯吧!我想,慣吃海帶排骨湯、涼拌三絲,或是滷海帶,那種習慣把昆布做為菜餚入口的我族之人,也許得身處在空山寂靜的寺院中、在冷冽空氣的氛圍中,才能體會這種茶湯的美味吧?又或者像我一樣,體驗過普通的梅子昆布茶之後,才能在第一口便嚐出這香葉茶的好滋味。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次提到自己因為年紀大了些、臉皮厚了些,比較敢出手及動口去幫忙老人家。也許因為我們的民族性較內熱外冷 ( 不是嗎?台灣人最受外國遊人稱讚的就是人情味 ),我想大多數的人在見到需要人家扶一把的陌生人時,心裡有的是善意卻不知如何行動,或者是稍加考慮或遲疑之後,能出手的時機已過。

        以前的我就是這樣,只會在事後責怪自己,甚至懷疑自己的遲疑是因為心地不夠良善。為了不再徒留搥胸頓足的遺憾,我就開始認真地想一想:下次碰到相同的狀況該怎麼做?

        我會模擬許多狀況及應對的方法,如此一來碰到類似有需要幫忙的情形,我就能及時出手給予適當的幫助。舉例來說,我上班搭車時常在站牌碰到的那兩位老太太,她們退化膝蓋在登上公車階梯時看來有點吃力,雖然在車上的學生會很有心的拉她們一把,但有時學生站立的角度會使不上力。看過幾次有點驚險的畫面之後,我就想到自己可以從背後扶她們一把,今天果然就讓我有機會去執行了。

        幫忙別人有許多途徑,過度的或不恰當的善意有時還會被還以怨懟,所以我認為『體貼別人的需要』和『及時伸出援手』是行善最基本的功課。既然有心行善就要讓好意充分發揮作用,常在心裡演練以及實際執行會讓我們更有機會幫助別人。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會得到滿足與快樂,這就是最大的回報。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搭乘公車或捷運,發現公車的主顧客群是學生和老人家;老人家因為行動力比較不敏捷,所以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成為他們在兩地移動的最佳工具。

        在公車或捷運車廂靠近車門的座位常會設為博愛座,希望一般民眾能將這些位置優先禮讓給老人或孕婦或行動不便者。高雄市的大部份公車特別將這些座位椅墊配置為紅色,或做個大大的標示。然而座位有限,有些頭好壯壯,四肢發達的人不知是心盲或眼拙,任那些白髮蒼蒼者站在身旁隨著車廂搖晃。

        我搭乘時會避開這些位置,看見老人家上來就會環視車廂是否有座位,是否需要讓座。現在更仗著年紀稍長,臉皮稍厚一些,就算我自己沒座位,也會請在座位上的人讓座。通常我的目標人物是高中的學生,因為他們有熱情只是臉皮薄,縱使有心讓座也會因為害羞而不敢開口,所以我很樂意助他們一把。

        人都會老,總要經歷那種髮蒼蒼、眼茫茫、齒牙動搖、四肢不受心智控制的時候。現在就用一些同理心去善待老人家,去感染周遭的人,期許自己變成老先生老太婆的時候也會有人善待我們。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0 Wed 2008 15:02
  • 尊重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大意是說台南縣後壁鄉鄉公所在火車站前為崑濱伯等人立像,以增加觀光景點及感謝四位老農民的貢獻,然而崑濱伯夫婦自認只是種田人又不是什麼偉人,也覺得為活人立像似乎不妥而感到不悅。

崑濱伯和他的太太、煌明伯、文林伯四人和一頭牛是紀錄片『無米樂』的主角,這部紀錄片從得了國內外數個大獎,知名度大開之後也為後壁鄉帶來觀光人潮。因此後壁鄉公所趁著火車站改建時,為他們立了石雕人像取代原來的等身相片立牌,是表揚也是感念他們為後壁鄉打響知名度。

我覺得公所的做法是從地方的利益出發,未必是真心感念他們幾位老人家。如果是真心感念就應該要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看待,不管是客氣也好或是為大局著想也好,應該要做到讓崑濱伯等人覺得身心舒坦可以接受才是,而不是以一種強迫接受榮耀加身的做法。

有時候我們會用我們以為是榮耀的方式去對人表達感謝,但是對方是不是能接受卻被我們忽略,也常把人家的回絕當成是客氣,結果造成對方困擾反而壞了當初的美意,我想還是多一點尊重他人意願才能減少這樣的遺憾。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日整理舊檔案時,發現這個2003年在進修教育學程-哲學教育課所寫的學習心得報告,自認言之有物,並紀錄著個人的成長歷程,小改文字就放上來了~)

前言

        我的女權運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的呢?我想是從五歲吧!當我發現我可以將隔壁鄰居的「ㄚ霸」男孩打哭之後開始,當時的我是個激進派的女性主義者。

家庭環境

        我的女性主義能夠在無形中自然成長,來自於家庭環境的寬容。根據媽媽回憶我出生當天的情形,爸爸從工廠趕回家準備到醫院看望我和媽媽時,饒舌的鄰居自作聰明告訴他,說媽媽生了一個男孩。結果爸爸到醫院看到我之後,很生氣的對媽媽說他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為何要讓鄰居騙他?媽媽也覺得很無辜,她哪裡像是會做這種蠢事的人呢?

        我的父親成長於一個有六個哥哥、一個弟弟、二個姊姊的家庭,父母在市場擺攤做小吃生意,所以從小自行打理一切事情,包括讀書、帶便當、自行縫補衣物等,所以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我並沒有受到來自父親的差別待遇,而造成我不得不去爭取女權的情形。

        而我的母親生長在務農家庭,有兩位兄長、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雖然天資聰穎,但在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下,身為長女的她只能在取得小學畢業證書後,就投入幫忙家務農事的工作。儘管她的觀念保守,但是她也希望她的下一代在學業上能夠取得更高的學歷,以彌補她的遺憾。

        我的父母對待我們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存在,但是在他們兩人的夫妻生活中卻仍然可以見到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影響,我想他們就是存在觀念轉彎中的那一代吧?在知與行的矛盾中成長著。

能力的表現

        我和姊姊的成長歷程中,由於我們兩個的學業成績及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父母對於我們的學業表現是建立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就儘量栽培。對於我們的主張也會尊重,所以選填升學志願時也沒有受到父母的限制,或是說一些女孩子應該讀文科或社會組比較合適的建議。我選擇的學校是工專,選讀的科系是土木工程科;一個傳統上是屬於男性的專業領域。我想會唸書或許是我和姊姊能夠獲得該有權利的因素吧?就像十九世紀女人開始受教育之後,促成女權運動興起一樣。

        我的女性主義行動派就從就讀工專開始,我的頭髮是短的,平常上學的服裝以褲裝為主(在工專校園這是普遍現象,因此有個所謂女聯社的社團常常提倡週三穿裙子運動),我和班上男生一樣唾棄一位娘娘腔的同學,我在實習課同樣捲起袖子彎折鋼筋、砌磚頭、翻水泥砂漿。老師說喝酒是我們的必修學分,所以舉起酒杯我也是豪邁的說一聲〝乾杯〞……,只要是班上男生做得到的我也可以,甚至比他們更好。我甚至參與學會會長的競選,只因為有人說本科從來沒有女生當過會長。

        我總覺得我的所謂大女人主義其實來自於我的不認輸,和好勝心作祟。因為我喜歡當個人上人,而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文化架構下,要獲得認同和推崇,自然會以成為一個男性社會中的佼佼者為成功的目標了,這不也是女權運動者在初期要突破重圍的手段之一嗎?

愛情、工作和婚姻

        我的行動派時代衰退於開始談戀愛。男友和我是同班及同社團的同學,他不明白為何像我這麼優秀的人要選擇他,所以為了他的「男性尊嚴」,我們不在班上公開,他照常參加班上男生和女校的連誼。外出吃飯、買東西時,我會把錢先交給他,由他一起付賬,即使那頓飯是我請客。這段戀愛終止於我考上插大,而他落榜,我們已不符合男尊女卑的社會規範,所以他向我說拜拜並祝我找到一個優秀的大學男友。

        在我專科即將畢業及讀大學的兩年中,我閱讀了大量的所謂的女性書刊,例如,女性如何在職場上成功、女性如何擺脫等待白馬王子情結、女性如何理財、女性如何為自己買房子等等。

        大學畢業後我為自己找工作的職務範圍定為監工,也如願找到一家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輕鬆的監造建築師。但在工作半年之後,對於常常得灰頭土臉回家的日子有點厭倦,也期待工作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隨後就跳槽到一家大規模的營造公司做內業的工作。我的主管是女性,其實幾乎所有內業的主管都是女的,因為在營造這個行業中,性別角色相當清楚,男性負責外業當監工、女性負責內業管理財務預算,很難有突破的空間。

        一個女性的工作表現和她的感情婚姻真的有所衝突嗎?當我向家人抱怨工作上受到限制,沒有發展空間時,父親告訴我,以我現階段的目標應該要好好想一想將來怎麼幫另一半打理他的事業,至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安定就好。父親的說法對我來說有如番外話,我壓根兒沒想過,而且我很驚訝的是,對於自己辛苦拉拔栽培的女兒,父親怎麼不是期待我的功成名就,卻希望我去成就他人-當某個男人背後的女人。

        在某一次的公司聚會中,兩位和我情同姊妹的同事對我說,她們覺得我是個條件很好的女孩子,為什麼公司的男生沒有追求我呢?她們歸結出的原因是我在公司的工作表現太強悍了,一般男性都希望女性是溫柔體貼的。所以他們想建議我在作風上能夠有所改變,以免嚇走一段姻緣。我婉拒她們的好意並且告訴她們,我的溫柔只會表現在個人私生活的那一面,在職場上我只想就事論事,我並不想為了找到一個對象而壓抑我在工作上的表現,如果那些男人只想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展現威風的對象,我只能說很抱歉,那樣的人並不適合我。

兩性的真平等

        我擁有女人這個軀殼三十多年了,卻到了這一兩年才體認到自己是個女人,這應該是在經過現實生活中體認,使自己的內在修鍊已逐步成熟,又或者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狀況有所了解及掌控之後;當我開始回答別人下輩子我仍然願意當女人時,我已經了解到男女之間的差異是天生的,也正因為它是自然的,所以不必刻意去改變。我想,追求性別的平等應該表現在本質上,而不是表現在形式上,所以應該改變的是這個社會環境在形式上對女性的壓抑,而不是改變女人的本質去爭取男性文化構架下平起平坐的機會。就像在大陸的共產制度下,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同工同酬,但是她們也了解到,在中國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下,所謂平起平坐也不過是表面文章。

        「女男平等」和「男女平等」哪一個才是真平等呢?在我們過分彰顯了女性權力之時,是否也因此已經對某部分男性造成壓抑的行為呢?當人們為一份勞力工作付出時,男性確實因為先天條件的優勢,在同樣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比女性完成的工作量多,此時要求男女同工同酬是否算是真平等?而一位女性主管在外在行為上是否就得比照男性主管,穿西裝、打領帶、削短頭髮、甚至喝起酒來不皺眉頭,抽起雪茄照樣吞煙吐霧,才能獲得老闆部屬的認同呢?我想並不是。

        儘管現在的我在聽到已為人媳婦的友人宣佈懷孕驗胎的結果時,也會不由自主的道喜或露出擔憂的神情(在重男輕女觀念尚未消弭無形以前,其實這中間包含的多數是疼惜),但是我認為,兩性之間已不需要去刻意顯揚或壓抑某一方,只要順應天性去發揮就好,兩性之間如果體認到彼此的差異只是天生,自然就能相互包容尊重而對等視之。前幾年開始倡導的女性思維,也顯現出兩性的大腦功能存在著先天的差異性,面對越來越多元的社會環境,兩性之間的差異正好可以展現不同的成效來共同適應這個多變的環境。

不只爭女權

        現階段的我對於女權運動已是落實到生活中,日後想要努力爭取的、抗爭的是身為一個人該有的平等權利。

        我常在收看新聞媒體時,產生一些疑問,最初是這樣引起的:銀樓發生重大搶案時,記者以高於平日的音量說:「今天在某地的鬧區發生了“女”搶匪在光天化日之下衝入銀樓……..」我不明白當其他搶案發生時,不曾聽見記者說這位“男”搶匪如何如何,為何此刻要強調搶匪是女的呢?所以我開始注意新聞是否有存在著性別的偏見,但觀察幾天似乎看不出有這種跡象,因為當新聞案件主角是老人時,他們會說老先生或是老太太;案件主角是兒童時他們又會說是男童或是女童。

        我漸漸得到一個結論是,在新聞的語言社會裡主性別是男性成人。所以當他們要提到其他配角時,就要加以說明他的角色、性別。相比擬於我們的社會長久以來建構在一個強權政治下,從秦始皇以降到民國解嚴前,這個社會的生存條款都是為強權者設計,弱勢者只能在縫隙中苟延殘喘著。從言語上去評論人權的不公或許有些雞蛋裡挑骨頭的意味,但是這不就是強權概念未除的陰影所致嗎?大家都知道社會是由各種人所合力組成,故社會中的組成分子都相同重要,共享權利也應該是天經地義;然而我們的真實社會中,權利資源的分配不公卻四處存在著。

        從女性主義中人類可以學習到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在女性的思維中可以從關懷弱勢團體發展到爭取公平的權利,這是我對女權運動的未來期許。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貴人運特別好,讓我遇到了一些好人。

我上下班固定搭同一線的公車,有幾位司機先生記性特別好,即使在車廂已經接近滿載的情況下,也會停靠這個只有我一個人等待的站牌讓我上車,還會提醒我暑假班次改點,要我早點出門搭車以免上班遲到。

中午常去吃麵的攤位,店長會親切地打招呼,其他的店員也會主動詢問我吃麵還是吃米粉,有時他們還會擔心我所點的餐食不夠填飽我的胃,不時招待好吃的滷蛋和小菜,讓我的午餐增量不少。

他們主動對我好,讓我心生感激;但是有些人讓我有機會對他們付出也令我很開心。

其實我不是一個主動交朋友的人,對於陌生人我總是小心翼翼,在人群中我會收斂目光,儘量不和他人有目光的交集。

但也許因為我有一張和善的面容,在陌生的人群中給人安全信任的感覺,所以常常在街頭被問路或求助 ,這時的我是會樂意去盡我所能,因為若是我的小小付出,能讓一張焦急茫然的面孔轉化成安心的笑臉,我會很有成就感 ,心境也會因此轉化成滿足和快意的。

對我好的人是我的貴人,能夠讓我對他好的人也是我的貴人 ,這是最近的體悟。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我們的愛情,妳做了什麼努力?"

他終於忍不住對她抱怨了起來
他對她無微不至的照護
傾其所有關注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