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01226_094031.jpg

IMG_20201226_095007.jpg

 

IMG_20201226_132621.jpg

 

DSCN5130.JPG

DSCN5140.JPG

DSCN5143.JPG

DSCN5156.JPG

 

DSCN5161.JPG

DSCN5171.JPG

DSCN5175.JPG

DSCN5179.JPG

部落的體驗是近年來原民部落發展出的"旅遊"模式,與其說是旅遊,不是說是一場彼此認識的聚會吧。即使是資訊傳遞便利的今日,許多人對於原民的生活文化還有許多刻板印象,及缺乏理解的動機。藉由旅遊模式來促進了解,是個較輕鬆淺移的方式。

上周六到鸞山森林博物館,事先查詢的資料中提到會限制人數,但當天參加活動的人數粗估有兩倍之多,其中還有三、四組團體前來。但以當前台灣的旅遊現象來看,這熱鬧的狀況也毫無意外,就當做是參加一場祭典吧!

集合地點在鸞山派出所,但距離森林博物館的場域還有好幾公里的路程,得搭車上山。出發前,博物館的導覽老師先說明森林博物館的由來及成立過程,讓遊客有個初步概念。

第一站是會走路的白榕樹,印象中榕樹最大的特徵是像鬍鬚一樣的氣根,這裡是山區,成長多年的白榕樹氣根生長得大又粗,向下變成支撐,向上便成新的植株,時間過去新植株又衍生出自己的氣根與植株...如此延綿不絕,白榕樹的枝幹便向外拓展開來,氣根像他的腳,一步一步向母株外的土地踏紮過去。

第二站先享用部落的迎賓禮,現烤山豬肉、香醇小米酒、獵人的養生茶,為接下來的挑戰作熱身。

接下來,準備挑戰獵人的路徑之前,先向在地的祖靈獻上我們來客的誠心敬意,請祖靈允許我們進入。

獵人的路徑其實是在森林裡找出路,也許在草叢中,也許在石壁裂縫中,無法上下的峭壁就藉由踩踏攀附在岩石上的結實樹根越過,有時再側個身、縮個小腹穿過樹洞又能見到一番新天地。當然,為了來自都市弱雞般的遊客,這些路徑早已繫上安穩的攀繩結網,經過帶領的博物館老師稍加提點之後,連學童小孩都能飛簷走壁班的通過了。

第三站 正式的午餐是一頓豐盛的山林自助餐,由部落媽媽們以在地食材用心烹煮出的原民美食。帶領的老師也在此時傳遞部落的人文精神,家庭和樂的秘訣是讓男性成員做個有用的男人,凡是端菜、盛飯都屬男人的工作,女賓客只要優雅坐著等開動就可以。

午餐後的點心-麻糬,請賓客協助在現場搗臼做成,好吃其次、趣味十足。

活動結束之前,博物館老師又集合賓客共同種下一棵小樹苗,這樹苗是七里香,因為他生命力強勁耐彎折,花香葉綠,成材之後可做弓箭、可做斧頭、鋤刀的把手,用途甚廣。最後大家手牽手圍成圈一起吟唱八部合音為小樹苗祈福,活動至此圓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會走路的樹
    全站熱搜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