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華斯〈Haworth〉是英格蘭荒原景觀的代表(蘇格蘭則由蒼芎島擔任),旅行社是這麼介紹它的:

        『英國人都很喜歡散步思考的,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邊散步邊構思出來的……』『在哈華斯荒原,我們要沿著當年咆哮山莊作者-愛米兒‧勃朗特生前常走的一條步道,穿過荒原,遙想咆哮山莊的故事。』〈註:咆哮山莊的作者一般譯作艾蜜莉〉


        行前我一直叨唸著要去借《咆哮山莊》這本書來看,結果到了圖書館不是忘記就是架上沒書。直到我已經來到哈華斯,行走在勃朗特步道上了,還是不清楚這本英國經典名著的內容,只隱約知道那是個不太快樂的故事。

        行走途中,此行的室友Astraes跟我說:「真難想像那時候的艾蜜莉是怎麼走過這條路的,那時候的衣服都是裙裝吧?」

        的確,這條路雖然大致上算是平緩,但有些路段會有碎石,有些則過於泥濘,還有花木草叢會劃過旅人的腳,更別提某一段路上隨處散佈的羊便便了。
        
        「可能得撩著裙角走路吧?」我想到電影《傲慢與偏見》裡女主角在雨後走過家中農舍沾滿泥漿的裙角,艾蜜莉走這一趟路下來大概也就像那樣吧?

        Astraes以前看過咆哮山莊這本小說,我央求她將故事大意說給我聽,果然是個愛恨交織的復仇故事。這也難怪,每天走在這一片光禿的原野上(多是矮小叢生的草本植物,難得見到高大的綠樹),看著蒼茫的景色、聽著呼嘯風聲,很難讓人寫出幸福快樂的故事吧?

        這條步道的中途點是一處溪谷,入眼的盎然綠意讓我覺得這裡就像是荒原中的綠洲。這裡的一塊石座、小橋及Falling Water〈瀑布?〉都以勃朗特來命名,想必這兒也是當年艾蜜莉在散步時常駐足的地方。除了很適合休息、用餐之外,這兒也有另一條岔路讓後悔者可以折返小鎮〈哈!〉。

        我是沒有逃離的念頭啦!但是當我剛坐下來拿出糧食準備享用時,領隊又帶著已經休息很久的團員準備出發了,想要讓雙腳多休息一會的我又成了落隊的成員之一。
        
        勃朗特步道的折返點是一處高地上的農莊廢墟,來回哈華斯小鎮約需四個鐘頭以上,據說艾蜜莉小說中的山莊就是以那兒為發想的藍圖。

        「我好佩服她喔!每天來回走這麼一趟。」從溪谷走上一段陡坡後
Astraes如此地說著,我也趕緊以點頭表示贊同(因為喘噓噓而開不了口)。

        我想,當時的生活應該沒有太多的娛樂,所以能夠投擲大把的時光在散步、構思和寫作這樣需要專注和耐心的事情上,對她們來說-尤其在漫漫夏日裡-也許四個鐘頭的耗費還不夠呢!

        不管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思前來,只要不停下腳步總會抵達山莊。當我從步道走上來見到兀立在山頭的農莊,一入眼便是有稜有角的高大石牆,歷經『千辛萬苦』〈有沒有這麼艱難啊!〉才到這兒的旅人理所當然地要拍下一張『到此一遊』照。拍好之後繞到入口,赫然發現這石牆後面果真是廢墟了,沒了屋頂、荒草蔓生,沿著山坡建立的石牆多數半倒,只能用想像力去揣測屋內原有的樣貌。

        山莊所在地是這一處荒原上的高點,強勢的風從山谷呼嘯而上,大家紛紛拉上外套的拉鍊和拉緊帽繩。我在陽光下爬上傾頹的石牆,放眼眺望四周,感受到的是孤寂而不是遼闊,真不知道當時住在農莊裡的人是怎麼熬過風聲呼嘯的漫漫長夜。

        從山莊返回一路上多是平緩下坡,走來輕鬆許多,路上見到幾棵獨立生存著又充滿生命力的大樹,還經過一處被渲染成粉紫花毯的石楠花叢,引誘著旅人不停地按下快門,讓荒原之旅留下更多樣的記憶

        英國的天氣陰晴不定,即使在夏天都能叫人冷得發抖,在哈華斯這兒也不例外;我們是在中午的前後走這步道,當太陽露臉時很容易就流了一身汗,等我們走上高處,荒野上的風立刻毫不留情地吹過來,若不小心很容易就會感冒或鬧頭疼的。所以我一路上隨手帶著一條頭巾備戰,不敢輕易地收入背包中。
        
        然後我想起了在李家同教授在『荒原之旅』(讓高牆倒下吧)那篇文章裡頭也提到了,荒原啟發了勃朗特家的文學創作靈感,可惜的是三姐妹雖有文才,卻因為健康問題而早夭,他推測應該跟寒天裡在這荒原散步脫不了關係。

        勃朗特姊妹的成就真的是「成也荒原,敗也荒原」嗎?我只知道這段荒原步道之行,讓我的想像力又更活躍了。




步道開始的地方

石頭圍欄裡是綿羊生活的地方


步道中途的勃朗特溪谷

到達農莊了

已經殘破的內在

石楠花在夏季盛開

碎石小路上旅人的背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ymco768 的頭像
    kymco768

    背包和鞋子

    kymco7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